吉首大学“药好青春”社会实践团赋能永顺莓茶产业振兴

红网时刻新闻7月15日湘西讯(通讯员 王芝 刘泞绮 姜梦遥)如何将湘西大山的“满山绿叶”真正转化为富民增收的“片片金叶”?近日,第四届芙蓉学子乡村振兴公益计划吉首大学“药好青春”社会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深入湘西州永顺县润雅乡润雅村,围绕莓茶产业开展全链条调研实践。团队以“三茶统筹”(茶产业、茶文化、茶科技)理念为引领,聚焦莓茶产业带动就业、促进增收、激活乡村经济的实际效能,探寻其成为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点金术”。

源头活水: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动能

“采莓茶讲究‘一芽三四叶,四指长’,这时候的茶叶品质最好,价格也高!”茶园里,茶农向实践团成员传授采摘秘诀。湘西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与湿润气候,不仅造就了莓茶富含黄酮的优良品质,更形成了这片“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实践团在体验式采摘中深刻认识到,莓茶种植已成为当地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标准化、生态化的种植管理,不仅保障了茶叶品质,更提升了土地产出效益,让“绿叶生金”成为可能。同时,实践团成员还通过直播镜头向观众展示“云雾滋养好茶”的自然密码,将茶产业源头的生态价值与绿色发展理念深度融合生动串联,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让“绿水青山”真正地开始向“金山银山”转化。

古法新生:传统技艺支撑品质增值

走进润雅村传统加工作坊,空气中弥漫着莓茶的醇香。杀青火候需“外旺里温”,揉捻力道讲究“不轻不重”,30斤鲜茶仅能出5斤干茶……这些代代相传的古法制茶技艺,是莓茶独特风味和品质保障的核心,也是其能在市场上赢得口碑、实现价值提升的关键。实践团成员细致记录工艺细节,认识到保护传承这些传统技艺,就是守护莓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支撑着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带动作坊增收、工匠就业。

图片23.marked.jpg

直播团队。

云端赋能:电商新路拓宽致富渠道

实践团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助农行动,在莓茶工厂开展“云端助农”专场直播。成员们化身“莓茶推荐官”,结合药学知识,从生态种植到古法工艺,从核心成分到健康价值,全方位展示莓茶的独特魅力。直播中,现场冲泡的琥珀茶汤、茶农的故事分享、精心设计的互动福利,点燃了线上消费热情。据初步统计,直播活动累计获赞超20万,预计直接带动销售额近5万元。这场“高校+企业”的联动,是数字赋能农产品销售、拓展市场渠道、增加茶农及合作社收入的创新实践,更搭建起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数字桥梁,为莓茶产业插上了“云翅膀”,让“金叶子”飞出大山,直达消费者。


创新驱动:延链增值释放产业潜力

提升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是“绿叶变金叶”的核心路径。实践团立足药学专长,瞄准现代健康消费需求,从“多元利用+场景延伸”切入,创新研发四款莓茶衍生产品:即饮茶包科学配比药材,便捷养生;香囊配艾叶、丁香,抗菌防护;足浴包融入活血药材,契合足疗文化;莓茶冻则将药食同源理念转化为青年喜爱的零食。这些产品跳出了传统茶叶的单一形态,显著提升了莓茶的附加值,打开了新的利润空间。它们不仅是科技赋能的成果,更是产业增效、带动就业(如加工、包装、销售新岗位)、提升整体产业经济效益的积极探索,为“三茶统筹”注入了强劲的“创新增值”动能。

图片24.marked.jpg

莓茶香囊。

从沉浸式体验生态茶园的经济价值,到记录古法工艺支撑的品质溢价;从云端直播开辟销售新路、带来真金白银的收入,到跨界研发提升产品附加值、挖掘产业深层潜力,吉首大学“药好青春”实践团以扎实的调研和务实的行动,深刻诠释了莓茶产业如何成为润雅乡富民增收的“金色引擎”。此行不仅是一堂生动的产业实践课,更彰显了高校青年服务乡村的使命担当。他们用专业知识与青春热情,为莓茶产业的提质增效、品牌打造、市场开拓贡献智慧,助力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未来,团队将继续深耕莓茶价值,探索更多“点绿成金”的可行路径,为民族地区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持续注入吉大智慧与青春动能。

来源:红网作者:王芝 刘泞绮 姜梦遥编辑:杨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