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7月14日湘西讯(通讯员 廖灵玉 万楠 胡心洁 杨金鑫)近日,吉首大学药学院“药好青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支教科普队在永顺县润雅乡润雅村开设“普通话语音基础”专题课堂,通过系统教学与趣味互动,助力民族地区儿童筑牢语言根基。
课堂上,支教科普队聚焦少数民族发音难点,拆解23个声母的唇齿舌位、24个韵母的口型变化,以及16个整体认读音节的发音诀窍。队员们通过动态口型示范与趣味跟读练习,手把手指导孩子们掌握声韵母组合规律,纠正方言发音习惯。为点燃学习热情,课堂特意设置了“语音小标兵”评选,对表现优秀的孩子给予小糖果奖励。

支教科普队成员上课现场
互动环节趣味十足,队员们创新设计“字母卡片配对”“音节接力赛”等游戏,引导孩子们在游戏中夯实拼音基础。课后,有小朋友兴奋地说:“原来‘ü’和‘u’发音不同,我现在能读准‘下雨’了!”
语言是各族人民间沟通交流的钥匙。据悉,永顺县润雅乡润雅村生活着655户人家,2055人,是土家族、苗族、汉族等多民族聚集地,其中以土家族、苗族为主。该村60岁以上老年人有441人,占比21.46%,且该人群中90%以上的老年人不会说普通话,习惯用本地方言交流。10岁以下的儿童有105人,占比5.23%,这其中大多数儿童使用普通话交流时,存在发音不标准或者日常交流中以方言为主的情况。

实践团成员与小朋友们合影
实践团成员们开展投入乡村的支教推普行动,不仅为土家娃们在拼音基础上打下坚实基础,更是国家推广通用普通话政策在基层的生动实践。学好普通话可以有效促进各民族的交流更加通畅,促使各民族文化在语言交流中不断融合。
来源:红网
作者:廖灵玉 万楠 胡心洁 杨金鑫
编辑: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