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学校建设和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引导学生努力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吉首大学将举办第十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下简称“竞赛”),现将竞赛的具体细节公布如下。
参赛对象
凡我校2025年6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在校本(专)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
作品要求
作品参赛资格
1.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2025年6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者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每件作品指导老师原则上不超过3名。
2.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2 人。
3.凡作者超过3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3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原则上不超过10人。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者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专科生或者硕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多个学校学生合作申报的项目,必须提前注明学生、学校信息,并将作品项目名称、参赛学生和指导教师等关键信息在学生所在学校学院均进行公示五天后,将公示截图随作品一同报送上报。
4.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中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本竞赛主办单位参与举办的其他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等均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作品申报类型
1.主体赛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三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专)科生。哲学社会科学类支持围绕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等5个组别形成社会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 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 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者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2.新设人工智能+专项赛道:围绕技术赋能产业升级与社会痛点解决两大方向,覆盖大模型、智能制造、智慧农业、AI医疗、智能治理等领域。参赛作品需体现人工智能技术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应用。
作品申报要求
1.参赛作品须经作者本人或集体申报,每人以第一作者身份限报1件,每件作品需由2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指导教师(或学科组)推荐,经学院审核确认(作品申报书见附件1,学校科技部门、学校推荐意见可不填写)后上报。
2.参赛作品须经过本单位进行资格及形式审查,初步评定后方可上报竞赛秘书处,竞赛秘书处将根据评审规则对参赛作品进行资格审查。
3.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两类作品将以文本(若是外文,请附中文本)形式参赛,请以4号楷体字打印(A4 纸),附于申报书后。学术论文字数在8000字以内,调查报告在15000字以内。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将以实物、模型展示,结合文本、图片、视频等说明的形式参赛。
4.人工智能+专项赛道需提交作品申报书、项目证明支撑材料、项目介绍展示材料、实物或模拟(如适用),鼓励跨学科组队(如计算机+医学+商科)。
5.同一作品不得同时参加主体赛事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作品评比,往届报送过的作品不得重复报送。
6.参赛作品涉及下列内容时,须由申报者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否则不予评审:动植物新品种的发现或培育,须有省级以上农科部门或科研院所开具证明;对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须有省级以上林业部门开具证明,证明该项研究的过程中未产生对所研究的动植物繁衍、生长不利的影响;新药物的研究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鉴定证明;医疗卫生研究须通过专家鉴定,并最好附有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涉及燃气用具等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用具的研究,须有国家相应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认定证明。
评审规则
评审过程中综合考虑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现实意义等方面因素。其中,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侧重考核基础学科学术探索的前沿性和学术性,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侧重考核与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的结合程度和前瞻意义,科技发明制作侧重考核作品的应用价值和转化前景。
作品自查
竞赛活动增加作品自查环节。申报单位签订承诺书(附件3),承诺作品符合竞赛活动申报作品的要求,接受竞赛组委会抽查。一旦发现不符合申报要求的作品,将取消参赛资格,该单位不得补报作品且单位总分为零。经核实有舞弊、抄袭、作假等的作品,将取消该单位参评集体奖项的资格。
竞赛流程及时间安排
学院竞赛阶段
2024年12月—2025年3月15日
各学院自行安排时间组织评审专家在本学院范围内进行竞赛,要严格按照竞赛要求进行资格及形式审查,认真组织好本单位申报作品的选拔和评审工作,评选出一、二、三等奖作品若干,并根据团体总分奖项计分办法(附件4)填写问卷(问卷链接:https://wj.qq.com/s2/18118583/2808/)。
校赛作品申报(3月下旬)
竞赛评审分为作品文本评审、公开答辩和终审问辩三个环节,评审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1.文本初审环节
时间:3 月 22 日—23 日
地点:第三办公楼 105(暂定)
形式:文本初审环节采取文本盲评形式进行,主要评审竞赛项目文本论证、作品支撑材料、维普软件查重结果报告(查重率低于 30%)等内容。文本初审评选出各单位报送作品总数的50%左右入围公开答辩环节。
作品提交方式:以学院为单位统一提交材料,各参赛团队无需单独提交。请各学院做好各推荐项目的参赛资格审核工作,严格按照材料清单要求(附件5)打包文件,于 3 月 15 日前提交材料。电子版材料请发送至校团委邮箱:jidatuanwei@163.com,邮件名称命名为“学院名称+2025 年挑战杯”。纸质版材料吉首校区交至校团委办公室 106,张家界校区交至教学科研与学生事务中心。各项目作品材料需提交 3 份用于评审,其中正常材料 1 份,盲评材料 2 份。盲评材料需省去单位名称、指导老师名称、参赛人员名称以及其他所有透露个人或单位的信息。
2.公开答辩环节
时间:3 月 29 日—30 日 9:00—18:00
地点:此环节将面向全校师生采取线上线下同步直播的方式进行,参与方式将通过吉首大学先锋微信公众号公告。
形式:竞赛项目团队(个人)需在比赛现场通过解说、PPT、视频等方式进行作品演示并接受评委问辩,主要评审参赛团队对项目的理解、概况表述以及参与痕迹和程度等情况。选出的优秀作品进入终审问辩环节。
3.终审问辩环节
时间:4 月 5 日(布展和开放参观时间:9:00—14:00;闭馆评审时间:15:00—17:00)
地点:砂子坳校区综合体育馆或篮球场
形式:各竞赛项目团队(个人)需在竞赛组委会规定场所内通过展板、视频、海报、实物展示等方式对竞赛项目进行展览并接受评委询问,主要评审参赛团队(个人)对竞赛项目特色、亮点的把握和提炼。每个环节具体事项另行通知。
省赛报备(4月上旬)
根据校赛评审结果,根据省赛要求选择若干作品进入“挑战杯”省赛优化,并报备参加省赛。
附件
注:以下附件仅用作正式赛道报名使用,有意愿参加人工智能+赛道的同学请按照附件要求先加入相应交流群,等候后续相关消息”
附件1:吉首大学第十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docx附件2:吉首大学第十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汇总表.docx附件3:吉首大学第十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作品承诺书.docx附件4:吉首大学第十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学院组织情况评分表.docx附件5:各学院提交吉首大学第十六届“挑战杯”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材料清单.docx附件6:“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指引.docx附件9:“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规则.docx附件10:“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试行).docx附件:关于开展吉首大学第十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人工智能+专项赛道的通知
以青春之名赴挑战之约让思维碰撞出火花用实践突破自己期待各位吉大学子们踊跃报名在创新的浪潮中书写属于你的荣耀篇章。